首页 / 中药百科

艾实-菊科植物艾的果实及其应用

2025-01-25 21:19:46 中药百科 阅读 66

药材名称

艾实

拼音名称

aishi

别名

艾子

科属

为菊科植物艾的果实。

产地

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。

性味归经

苦、辛,温。入脾、肝、肾经。

功能主治

温肾壮阳。用于肾虚腰酸、阳虚内寒等症状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研末,1.5-4.5g。或为丸。

附方

治一切冷气:艾实与干姜为末,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(《孟诜方》)

采收储藏

9-10月,果实成熟后采收。

原形态

多年生草本,高45~120厘米。茎直立,圆形,质硬,基部木质化,被灰白色软毛,从中部以上分枝。单叶,互生;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;中部叶具短柄,叶片卵状椭圆形,羽状深裂,裂片椭圆状披针形,边缘具粗锯齿,上面暗绿色,稀被白色软毛,并密布腺点,下面灰绿色,密被灰白色绒毛;近茎顶端的叶无柄,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。花序总状,顶生,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;总苞苞片4~5层,外层较小,卵状披针形,中层及内层较大,广椭圆形,边缘膜质,密被绵毛;花托扁平,半球形,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;雌花不甚发育,长约1厘米,无明显的花冠;两性花与雌花等长,花冠筒状,红色,顶端5裂;雄蕊5枚,聚药,花丝短,着生于花冠基部;花柱细长,顶端2分叉,子房下位,1室。瘦果长圆形。花期7~10月。

生境分布

生长于路旁、草地、荒野等处。亦有栽培者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。

各家论述

1、《药性论》:主明目。

2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壮阳,助水藏、(利水)腰、膝及暖子宫。

图鉴

艾实原植物 艾实原生态 中药材-艾 艾实
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!

猜你喜欢

  • 羊红膻-传统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羊红膻-传统中药的功效与应用

    羊红膻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性味辛、甘,温,归心、肾、肺、脾经。主要功效包括温肾助阳、活血化瘀、养心安神、温肺散寒。适用于阳痿不举、气滞血瘀、心悸失眠、外感风寒等症状。通常煎服,用量为10~15克。现代研究表明,其含有挥发油和黄酮苷,具有增强心肌呼吸酶活性和降压作用。注意阴虚内热或肺热咳嗽者忌用。

    2025-01-25 38
  • 甘草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宝库中的瑰宝 中药百科

    甘草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宝库中的瑰宝

    甘草是一种常用中药材,具有多种功效,适用于心气不足、脾气虚弱、痰多咳嗽、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等症状。此外,甘草还可缓解药物毒副作用,清热解毒,并可用于治疗肺结核、低血压、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。其用法多样,内服外用均可,但湿盛或胸腹胀满者应避免使用。现代研究显示,甘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,具有抗心律失常、抗溃疡、镇咳祛痰等作用。

    2025-01-25 33
  • 黑芝麻的功效与应用-补肝肾润肠燥的佳品

    黑芝麻性甘平,归肝、肾、大肠经,具有补肝肾、润肠燥的功效。可用于肾精肝血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、须发早白等症状,也可治疗肠燥便秘。其富含油脂,能润肠通便,现代研究显示它对血糖、抗炎等方面有一定作用。注意脾弱便溏者慎用。黑芝麻在多种中成药和食疗方中均有应用,例如芝麻蜜糕、黑芝麻椹糊等,具有健胃、保肝、促进红细胞生长等功效。

    2025-01-25 32
  • 明党参-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药材详细介绍 中药百科

    明党参-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药材详细介绍

    明党参(Ming Dang Shen)为伞形科植物的干燥根,主要产地包括江苏、浙江、四川、安徽等地。其性味甘、微苦,微寒,归肺、脾、肝经。具有润肺化痰、养阴和胃、平肝的功效。用于治疗肺阴虚、脾胃阴虚及肝阴不足引起的症状。用法为煎汤,每次6~12克,孕妇禁服。现代研究表明,明党参能提高免疫功能、抗脂质过氧化及增强抗应激能力。临床应用广泛,可用于肺热咳嗽、妊娠呕吐、脱力劳伤、贫血头晕及高血压的治疗。

    2025-01-25 36
  • 鹿角胶补血益精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鹿角胶补血益精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

    鹿角胶是一种传统中药,主要来源于鹿科动物的角,具有补血益精的功效。适用于肾气不足、虚老羸瘦、腰痛等症状。常用中成药包括添精补肾膏、八珍鹿胎颗粒等。用法包括开水或黄酒溶化,每次5-10克,或加入丸、散、膏剂中。阴虚阳亢者应避免使用。鹿角胶还可用于制作粥和酒,如鹿胶鱼胶粥、鹿角胶山药粥和鹿角胶酒,均有助于温阳益肾、补益精血。

    2025-01-25 37
  • 鹌鹑药用价值与养殖指南-中医药材与饲养要点 中药百科

    鹌鹑药用价值与养殖指南-中医药材与饲养要点

    鹌鹑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雉科动物,其肉和整体均可入药。性味甘、平,归大肠、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经。具有益中气、止泄痢、壮筋骨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脾虚泻痢、小儿疳积、风湿痹证等。鹌鹑养殖应注意选种、孵化和饲养管理,需维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合理的饲料配比。其蛋富含营养,适合多种烹饪方式。

    2025-01-25 31
  • 鲃鱼药用价值与图鉴 - 补肾阳壮腰膝的珍稀食材 中药百科

    鲃鱼药用价值与图鉴 - 补肾阳壮腰膝的珍稀食材

    鲃鱼是一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流域、西江上游及海南地区的鲤科动物,其肉具有补肾阳、壮腰膝的功效,用于治疗肾虚阳痿和腰膝酸软。鲃鱼生活在江河上游的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,捕捞后去鳞去内脏,可鲜用或晒干保存。它体长侧扁,背部稍隆起,体长约40厘米,背部微黑,腹部白色,鳞片前缘常呈黑色,有明显的黑斑。ErrorAI0001

    2025-01-25 35
  • 白补药-补虚益损强筋壮骨的传统良药 中药百科

    白补药-补虚益损强筋壮骨的传统良药

    白补药(翻天雷公)是一种唇形科植物硬毛地梗鼠尾草的全草,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。其性味辛、甘、平,归肺经,具有补虚益损、强筋壮骨的功效,用于治疗肺病、虚弱干瘦、头晕目眩及劳伤疼痛等症状。通常煎汤或泡酒服用,用量为15-30克。该草药在夏季和秋季采收,洗净晒干。

    2025-01-25 70
  • 白粱米-传统中药的营养与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白粱米-传统中药的营养与应用

    白粱米,又名白米,性味甘、微寒,归脾、胃经,具有益气、和中、除烦、止渴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胃虚呕吐、烦渴等症状。用法包括煎汤内服或煮粥,常见用量为30-90克。白粱米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栽培,秋季收获。它还用于多种药方,如治疗中风、心脾热、言语蹇涩等。

    2025-01-25 41
  • 白木耳-传统滋补药材的现代应用与价值 中药百科

    白木耳-传统滋补药材的现代应用与价值

    基本信息 别名: 白耳子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。 科属: 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。 产地: 主要产自四川和贵州。此外,福建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陕西等地也有生产。 性味归经 性味:甘淡,平。 归经:归肺、胃经。 功效与作用 白木耳具有滋阴、润肺、养胃、生津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虚劳咳嗽、痰中带血、虚热口渴等症状。 用法与用量 内服:煎汤,每次1~3钱。 注意:风寒咳嗽者忌用

    2025-01-25 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