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的药用价值与临床应用 - 功效、用法与注意事项
韭菜,又称丰本、草钟乳、起阳草、懒人菜等,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食材。它属于百合科植物韭的叶,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。
基本息信信息
韭菜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,具有独特的辛辣味道和温热性质。它的性味归经为味辛、性温,主要。经脾、肺、肾、胃、肝归归肝、胃、肾、肺、脾经。
功能主治
韭菜主要用于补肾、温中行气、散瘀、解毒。适用于肾虚阳痿、里寒腹痛、噎膈反胃、胸痹疼痛、衄血、吐血、尿血、痢疾、痔疮、痈疮肿毒、漆疮、跌打损伤等症状。
韭菜还用于多种中成药,如八子补肾胶囊、巴戟补肾丸、补脾益肾口服液等。
用法用量
内服:可捣汁饮用,每次60-120克;也可以煮粥、炒熟、做羹食用。外用:适量,捣敷;煎水熏洗;热熨。
注意事项
阴虚内热及疮疡、目疾患者应忌食韭菜。此外,孟诜提醒,热病后十日不宜食用热韭。《本草经疏》指出,胃气虚而有热者也不宜服用。
临床应用
韭菜在现代医学中也有广泛应用,例如用于治疗绿脓杆菌感染。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,韭菜汁可以有效帮助创面恢复。
药理作用
韭菜茎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,包括产生休克样症状、降压、兴奋离体蛙心、扩张血管等。经过高温处理后的韭菜提取物仍有一定活性,但效力有所降低。
采收储藏
韭菜通常在第一刀收割时较为嫩,4叶心即可收割。经过养根施肥后,可以在5片叶时收割第二刀。根据需要,也可以连续收割5-6刀,鲜用。
化学成分
韭菜叶含有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、二甲基二硫化物等多种化合物。全草中也含有二甲基硫代亚磺酸酯等成分。
栽培技术
韭菜的栽培较为简单,适应性强。北方多采用春播,南方则适合秋播。种植时要注意土壤条件和田间管理,防治灰霉病和疫病等病虫害。
附方
韭菜在中医中有多种用途,例如用于治疗胸痹、阳虚肾冷、翻胃、喉肿、吐血等。
- 治胸痹:生韭或根五斤,捣汁灌少许,即吐胸中恶血。
- 治阳虚肾冷:韭菜白八两,胡桃肉二两,同脂麻油炒熟,日食之。
- 治翻胃:韭菜汁二两,牛乳一盏,用生姜汁半两,和匀温服。
图鉴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