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中药百科

黑芝麻的功效与应用-补肝肾润肠燥的佳品

2025-01-25 21:14:47 中药百科 阅读 32

基本信息

药材:称名称:黑芝

拼音名称:Hei Zhi Ma

别名:胡麻、巨胜、乌麻、乌麻子、油麻、黑芝麻。

科属:为脂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种子。

产地:我国各地有栽培。

性味与归经

性味:甘,平。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

主要功效

功效:补肝肾,润肠燥。

中成药应用

共有 39 种中成药使用黑芝麻。包括:炙甘草合剂颈痛灵药酒便乃通茶等。

临床应用

  • 肾精肝血亏虚所致的早衰诸证:古方多用于精亏血虚、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眼花、须发早白、四肢无力等症。如《寿世保元》扶桑至宝丹(又名桑麻丸)以之配伍桑叶为丸服。
  • 肠燥便秘:黑芝麻富含油脂,能润肠通便,适用于精亏血虚之肠燥便秘。可单用,或与肉苁蓉、苏子、火麻仁等润肠通便之品配伍。

配伍效用

黑脂麻配伍桑叶:黑脂麻甘平走肝肾,养肝血、滋肾阴,乌发明目,有滋水涵木之功,兼能润肠通便;桑叶甘苦性寒入肝,有清肝、平肝、明目之效。二者伍用,有滋补肝肾、养血明目、乌须黑发、清肝平肝之功效。

用法与用量

用法用量:煎服,9~15g。或入丸、散剂。

注意事项

注意事项:脾弱便溏者勿服。

采收与加工

采收加工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,晒干,生用或炒用。

炮制工艺:除去杂质,洗净,晒干。用时捣碎。取净黑芝麻,照清炒法炒至有爆声。用时捣碎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再晒干。

贮藏与储存

贮藏储存: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现代研究

化学成分:种子含脂肪油可达60%。油中含油酸、亚油酸、棕榈酸、花生酸、廿四酸、廿二酸等的甘油酯。亦含甾醇、芝麻素、芝麻酚、芝麻林素、维生素E等。此外尚含叶酸18.45mg%、烟酸0.48mg%、蔗糖0.64%、卵磷脂0.65%、戊聚糖、蛋白质和多量的钙等。

药理作用:

  • (1) 对血糖的作用:大鼠口服黑芝麻种子提取物,可使其血糖降低,能增加其肝脏及肌肉中糖原含量,但大量则降低糖原含量。
  • (2) 抗炎作用:有报告指出,用新鲜灭菌的麻油涂布皮肤黏膜,有减轻刺激、促进炎症恢复的作用。
  • (3) 其他作用:给大鼠喂饲黑芝麻油(0.2ml/100g体重)10天,可增加其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及胆甾醇含量,组织化学检查也证明,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,特别是妊娠后期,抗坏血酸含量的增加更明显。黑脂麻中所含亚油酸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。并有防治动脉硬化作用。给正常或去势大鼠注射黑芝麻油,有增加细胞容积的倾向。黑芝麻种子有致泻作用。其油中所含芝麻素对除虫菊酯的灭蝇有协同作用。

毒副作用:黑芝麻有致泻作用,榨油后的饼对家畜有毒,可引起绞痛、震颤、呼吸困难、胀气、咳嗽及抑制。小牛喂食过多的黑芝麻则发生湿疹、脱毛及瘙痒。

临床应用实例

  • 治疗呃逆:黑芝麻30~45g,分2次煎服,1日服完。对气虚腑实之证尤为适宜。
  •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:黑芝麻(捣碎)30g,鸡蛋(去壳)2只,加白糖适量或食盐少许,同煮烂分2次服,日1剂,连服10天。
  • 治疗消化性溃疡:核桃仁30g,芝麻25g,延胡索15g,豆浆200ml,鸡蛋清2个。每日3次,30天为1疗程。
  • 治疗慢性结肠炎:蜜炙黄芪、桑椹子各20g,黑芝麻(打)、炒白术各10g,当归、肉苁蓉、火麻仁(打)、玄参、麦冬、刺猬皮各15g。
  • 治疗蛋白尿:黑芝麻、胡桃仁各500g,共研细末,每次20g,以温开水送服,并嚼服大枣7枚,每日3次。
  • 治疗脱发:黑芝麻、当归各20g,首乌25g,生地、熟地、侧柏叶各15g。每日1剂。
  • 治疗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:黑芝麻3g,生芡实10g,清半夏4g,柏子仁2g,生杭芍2g,陈皮2g,茯苓片2g。

茶疗食谱

芝麻蜜糕

[材料]:用黑芝麻100克,蜂蜜150克,玉米粉200克,白面500克,鸡蛋2个,发酵粉1.5克。

[做法]:先将黑芝麻炒香研碎,和入玉米粉、蜂蜜、面粉、蛋液、发酵粉,加水和成面团,以35℃保温发酵1.5~2小时,上屉蒸20分钟即熟。

[功效]:有健胃、保肝、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作用。

黑芝麻椹糊

[材料]:用黑芝麻、桑椹各60克,大米30克,白糖10克。

[做法]:将大米、黑芝麻、桑椹分别洗净,同放入石钵中捣烂,沙锅内放清水3碗,煮沸后放入白糖,再将捣烂的米浆缓缓调入,煮成糊状即可。

[养生提示]:此糊补肝肾、润五脏、祛风湿、清

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!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党参-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药材详细介绍 中药百科

    明党参-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药材详细介绍

    明党参(Ming Dang Shen)为伞形科植物的干燥根,主要产地包括江苏、浙江、四川、安徽等地。其性味甘、微苦,微寒,归肺、脾、肝经。具有润肺化痰、养阴和胃、平肝的功效。用于治疗肺阴虚、脾胃阴虚及肝阴不足引起的症状。用法为煎汤,每次6~12克,孕妇禁服。现代研究表明,明党参能提高免疫功能、抗脂质过氧化及增强抗应激能力。临床应用广泛,可用于肺热咳嗽、妊娠呕吐、脱力劳伤、贫血头晕及高血压的治疗。

    2025-01-25 37
  • 鹿角胶补血益精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鹿角胶补血益精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

    鹿角胶是一种传统中药,主要来源于鹿科动物的角,具有补血益精的功效。适用于肾气不足、虚老羸瘦、腰痛等症状。常用中成药包括添精补肾膏、八珍鹿胎颗粒等。用法包括开水或黄酒溶化,每次5-10克,或加入丸、散、膏剂中。阴虚阳亢者应避免使用。鹿角胶还可用于制作粥和酒,如鹿胶鱼胶粥、鹿角胶山药粥和鹿角胶酒,均有助于温阳益肾、补益精血。

    2025-01-25 37
  • 胡芦巴-功效、应用与现代研究详细介绍 中药百科

    胡芦巴-功效、应用与现代研究详细介绍

    胡芦巴,又称苦豆、香草等,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种子。主要产于河南、四川等地。性味苦、温,归肾经。具有温肾助阳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用于治疗寒疝腹痛、足膝冷痛、阳痿滑泄等症状。常见中成药包括强腰壮骨膏、参鹿扶正合剂等。现代研究表明,胡芦巴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,具有降血糖、利尿、抗炎等活性。临床应用时需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。

    2025-01-25 30
  • 白芍药-养血调经平肝止痛的中药材

    白芍药(Bai Shao Yao)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,主要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,具有养血调经、平肝止痛、敛阴止汗的功效。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、崩漏,肝阴不足的头痛、眩晕、胁肋疼痛等症状。常用配伍包括柴胡、甘草、枸杞子等,根据具体病症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。白芍药无明显毒副作用,但虚寒腹痛泄泻者慎用,且不可与藜芦同用。

    2025-01-25 26
  • 饴糖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详解及食疗配方 中药百科

    饴糖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详解及食疗配方

    饴糖,性味甘温,归脾、胃、肺经,具有补益中气、缓急止痛、润肺止咳的功效。可用于中虚脘腹疼痛和肺燥咳嗽等症状。其常用剂量为每次15~20g,需烊化冲服。现代研究显示,饴糖含有大量麦芽糖及少量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B等成分。临床应用包括治疗脓性指头炎等。此外,文中还介绍了饴糖大米粥、饴糖萝卜汁等多种食疗配方。

    2025-01-25 29
  • 甘草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宝库中的瑰宝 中药百科

    甘草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宝库中的瑰宝

    甘草是一种常用中药材,具有多种功效,适用于心气不足、脾气虚弱、痰多咳嗽、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等症状。此外,甘草还可缓解药物毒副作用,清热解毒,并可用于治疗肺结核、低血压、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。其用法多样,内服外用均可,但湿盛或胸腹胀满者应避免使用。现代研究显示,甘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,具有抗心律失常、抗溃疡、镇咳祛痰等作用。

    2025-01-25 35
  • 羊红膻-传统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羊红膻-传统中药的功效与应用

    羊红膻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性味辛、甘,温,归心、肾、肺、脾经。主要功效包括温肾助阳、活血化瘀、养心安神、温肺散寒。适用于阳痿不举、气滞血瘀、心悸失眠、外感风寒等症状。通常煎服,用量为10~15克。现代研究表明,其含有挥发油和黄酮苷,具有增强心肌呼吸酶活性和降压作用。注意阴虚内热或肺热咳嗽者忌用。

    2025-01-25 38
  • 艾实-菊科植物艾的果实及其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艾实-菊科植物艾的果实及其应用

    艾实是菊科植物艾的果实,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。其性味苦、辛,温,入脾、肝、肾经,具有温肾壮阳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肾虚腰酸、阳虚内寒等症状。通常内服剂量为1.5-4.5克,可研末或制成丸剂。9-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。艾实原产于路旁、草地、荒野等处,也可栽培。其叶互生,花序顶生,瘦果长圆形,花期7~10月。

    2025-01-25 67
  • 鹌鹑药用价值与养殖指南-中医药材与饲养要点 中药百科

    鹌鹑药用价值与养殖指南-中医药材与饲养要点

    鹌鹑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雉科动物,其肉和整体均可入药。性味甘、平,归大肠、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经。具有益中气、止泄痢、壮筋骨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脾虚泻痢、小儿疳积、风湿痹证等。鹌鹑养殖应注意选种、孵化和饲养管理,需维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合理的饲料配比。其蛋富含营养,适合多种烹饪方式。

    2025-01-25 31
  • 鲃鱼药用价值与图鉴 - 补肾阳壮腰膝的珍稀食材 中药百科

    鲃鱼药用价值与图鉴 - 补肾阳壮腰膝的珍稀食材

    鲃鱼是一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流域、西江上游及海南地区的鲤科动物,其肉具有补肾阳、壮腰膝的功效,用于治疗肾虚阳痿和腰膝酸软。鲃鱼生活在江河上游的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,捕捞后去鳞去内脏,可鲜用或晒干保存。它体长侧扁,背部稍隆起,体长约40厘米,背部微黑,腹部白色,鳞片前缘常呈黑色,有明显的黑斑。ErrorAI0001

    2025-01-25 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