饴糖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详解及食疗配方
药材名称
中文名:饴糖
拼音:Yi tang
别名:麦芽糖,胶饴,软糖,糖稀。
药材分类
科属:由米、麦、粟或玉蜀黍等粮食发酵糖化制成。
产地:全国各地均有生产。
性味与归经
性味:甘,温。
归经: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功效与应用
功效:补益中气,缓急止痛,润肺止咳。
中成药:小建中颗粒,复方鸡血藤膏(鸡血藤膏),竹沥膏,香砂养胃乳剂,香砂养胃丸(浓缩丸),复方鸡血藤膏,海墨止血片,强力枇杷膏(蜜炼),复方滇鸡血藤膏,养肺丸等。
应用1:中虚脘腹疼痛
本品性味甘温,为具营养作用的补脾益气药,可改善脾气虚弱及营养不良症状。以其兼能缓急止痛,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喜按,空腹时痛甚,食后稍安者。单用有效。如脾胃虚寒,肝木乘土,里急腹痛者,宜与白芍、甘草、大枣等品同用,如小建中汤(《伤寒论》)。若气虚甚者,宜与黄芪、大枣、炙甘草等补中益气之品配伍。若中虚寒盛而脘腹痛甚者,宜与干姜、花椒等温中散寒止痛之品配伍。
应用2:肺燥咳嗽
本品能润燥止咳,治疗咽喉干燥,喉痒咳嗽者,单用本品噙咽,亦可收润燥止咳之效。对肺虚久咳,干咳痰少,少气乏力者,本品既能润燥止咳,兼能补益肺气,宜与人参、阿胶、杏仁等补肺润肺止咳之品配伍。
用法与用量
入汤剂须烊化冲服,每次15~20g。
注意事项
本品有助湿壅中之弊,湿阻中满者不宜服。
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本品含大量麦芽糖及少量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B等。
临床应用
据报道,以饴糖频涂患处,连涂数日,治脓性指头炎有效(常见药用食物,陕西人民出版社,P167)。
茶疗食谱
1. 饴糖大米粥
材料:饴糖30克,大米50克
做法:以大米煮粥,粥熟入饴糖,调匀。
功效:健脾和中止痛。
用途:空腹食之。用于脾虚食少、胃虚作痛。并可做产妇、小儿的补品。
2. 饴糖萝卜汁
材料:白萝卜汁30克,饴糖20克。
做法:将白萝卜汁、饴糖与适量沸水搅匀,即可食用。
功效:润肺止咳。
用途:适用于百日咳。
来源:来源于《本草汇言》。
3. 饴糖鸡
材料:生地黄30克,母鸡1只,饴糖100克,姜、葱、盐适量。
做法:将母鸡去毛后除内脏,洗净;把生地黄、姜、葱、盐放入鸡腹,再灌入饴糖,缝合切口,鸡脯朝上放入锅,加水适量。将锅置武火上烧沸,后用文火炖熬至鸡肉熟即成。可供佐餐,宜常食。
功效:养阴清热,调经止血。
用途:阴虚内热型经期延长;症见月经持续不断,淋漓10余日方止,色鲜红,质稠,伴见两颚潮红,五心烦热,口干咽燥。
4. 饴糖砂仁饮
材料:饴糖15克,砂仁3克。
做法:将砂仁捣碎,微煮取汁,以药汁化饴糖冲服。
功效:养胃安胎。
用途:适用于孕妇自觉小腹下坠,胎动不安。
5. 饴糖豆浆
材料:饴糖15克,豆浆400毫升。
做法:将饴糖与豆浆一起共煮沸即可。空腹饮用,每日1次,连服7~10日。
功效:温中健脾,和胃止痛。
用途:适宜于脾胃虚寒型胃、十二指肠溃疡者饮用。
图鉴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