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中药百科

饴糖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详解及食疗配方

2025-01-25 21:07:30 中药百科 阅读 45

药材名称

中文名:饴糖

拼音:Yi tang

别名:麦芽糖,胶饴,软糖,糖稀。

药材分类

科属:由米、麦、粟或玉蜀黍等粮食发酵糖化制成。

产地:全国各地均有生产。

性味与归经

性味:甘,温。

归经: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
功效与应用

功效:补益中气,缓急止痛,润肺止咳。

中成药:小建中颗粒,复方鸡血藤膏(鸡血藤膏),竹沥膏,香砂养胃乳剂,香砂养胃丸(浓缩丸),复方鸡血藤膏,海墨止血片,强力枇杷膏(蜜炼),复方滇鸡血藤膏,养肺丸等。

应用1:中虚脘腹疼痛

本品性味甘温,为具营养作用的补脾益气药,可改善脾气虚弱及营养不良症状。以其兼能缓急止痛,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喜按,空腹时痛甚,食后稍安者。单用有效。如脾胃虚寒,肝木乘土,里急腹痛者,宜与白芍、甘草、大枣等品同用,如小建中汤(《伤寒论》)。若气虚甚者,宜与黄芪、大枣、炙甘草等补中益气之品配伍。若中虚寒盛而脘腹痛甚者,宜与干姜、花椒等温中散寒止痛之品配伍。

应用2:肺燥咳嗽

本品能润燥止咳,治疗咽喉干燥,喉痒咳嗽者,单用本品噙咽,亦可收润燥止咳之效。对肺虚久咳,干咳痰少,少气乏力者,本品既能润燥止咳,兼能补益肺气,宜与人参、阿胶、杏仁等补肺润肺止咳之品配伍。

用法与用量

入汤剂须烊化冲服,每次15~20g。

注意事项

本品有助湿壅中之弊,湿阻中满者不宜服。

现代研究

化学成分:本品含大量麦芽糖及少量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B等。

临床应用

据报道,以饴糖频涂患处,连涂数日,治脓性指头炎有效(常见药用食物,陕西人民出版社,P167)。

茶疗食谱

1. 饴糖大米粥

材料:饴糖30克,大米50克

做法:以大米煮粥,粥熟入饴糖,调匀。

功效:健脾和中止痛。

用途:空腹食之。用于脾虚食少、胃虚作痛。并可做产妇、小儿的补品。

2. 饴糖萝卜汁

材料:白萝卜汁30克,饴糖20克。

做法:将白萝卜汁、饴糖与适量沸水搅匀,即可食用。

功效:润肺止咳。

用途:适用于百日咳。

来源:来源于《本草汇言》。

3. 饴糖鸡

材料:生地黄30克,母鸡1只,饴糖100克,姜、葱、盐适量。

做法:将母鸡去毛后除内脏,洗净;把生地黄、姜、葱、盐放入鸡腹,再灌入饴糖,缝合切口,鸡脯朝上放入锅,加水适量。将锅置武火上烧沸,后用文火炖熬至鸡肉熟即成。可供佐餐,宜常食。

功效:养阴清热,调经止血。

用途:阴虚内热型经期延长;症见月经持续不断,淋漓10余日方止,色鲜红,质稠,伴见两颚潮红,五心烦热,口干咽燥。

4. 饴糖砂仁饮

材料:饴糖15克,砂仁3克。

做法:将砂仁捣碎,微煮取汁,以药汁化饴糖冲服。

功效:养胃安胎。

用途:适用于孕妇自觉小腹下坠,胎动不安。

5. 饴糖豆浆

材料:饴糖15克,豆浆400毫升。

做法:将饴糖与豆浆一起共煮沸即可。空腹饮用,每日1次,连服7~10日。

功效:温中健脾,和胃止痛。

用途:适宜于脾胃虚寒型胃、十二指肠溃疡者饮用。

图鉴

饴糖图片1 饴糖图片2 饴糖图片3
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!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参详解-补气健脾良药与食疗方

    太子参(Tai Zi Shen)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,具有补气健脾、生津润肺的功效。主要适用于脾肺气阴两虚的情况,常用于病后调补。其性味甘、微苦、平,归脾、肺经。常用量为煎服9~30克。太子参可以与麦冬、黄芪、白术等多种药材配伍使用,增强疗效。现代研究表明,太子参含有氨基酸、多糖、皂苷等成分,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。此外,文章还介绍了多种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茶疗食谱,如太子参水鱼汤、兔肉汤、炖鸡等,这些食谱具有补气生津、滋阴养血等功效,适用于不同体质的人群。

    2025-01-25 47
  • 沙棘-多功能中药材及其现代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沙棘-多功能中药材及其现代应用

    沙棘是一种常用中药材,主要分布在西南、华北和西北地区,具有健脾消食、止咳祛痰和活血祛瘀的功效。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黄酮类、氨基酸和矿物质,可用于多种中成药中,如心达康片、五味沙棘含片等。沙棘黄酮能改善心肌微循环,降低心肌耗氧量,具有抗血管硬化和抗炎作用,而沙棘油及其果汁则具有抗疲劳、降血脂、抗辐射和增强免疫力等效果。

    2025-01-25 47
  • 人参的功效与应用-全面解析与使用指南 中药百科

    人参的功效与应用-全面解析与使用指南

    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,具有大补元气、复脉固脱、补脾益肺、安神生津的功效。适用于气虚欲脱、肺气虚弱、脾气不足、热病气津两伤、气血亏虚等症状。常用配伍包括白术、当归、附子等,以增强疗效。人参的用法多样,如汤剂、研末、成药等,但需注意实证、热证忌服,且避免过量使用以防中毒。

    2025-01-25 46
  • 狼把草-补气清热的中药草 中药百科

    狼把草-补气清热的中药草

    狼把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菊科植物,具有补气和清热的功效。它可用于治疗体虚无力、气管炎、肺结核、痢疾等多种疾病。狼把草含有挥发油、鞣质、黄酮类等成分,具有镇静、降压、利尿等药理作用。使用时可内服煎汤或外用涂抹。其全草均可入药,是传统中医中的重要草药之一。

    2025-01-25 46
  • 金雀根-中草药详解与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金雀根-中草药详解与应用

    金雀根(Jin Que Gen)是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,主要分布于浙江、江苏等地,根皮产于四川。其性味甘、微温,归肺、脾二经。金雀根具有补气、利尿、活血、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体虚乏力、浮肿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。煎服用量为10~20克,全年可采,挖取后需洗净、除去须根及黑褐色栓皮,鲜用或晒干。研究表明,金雀根具有降压作用。临床应用广泛,如治疗白带、高血压、经血不调等。

    2025-01-25 49
  • 白芍药-养血调经平肝止痛的中药材

    白芍药(Bai Shao Yao)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,主要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,具有养血调经、平肝止痛、敛阴止汗的功效。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、崩漏,肝阴不足的头痛、眩晕、胁肋疼痛等症状。常用配伍包括柴胡、甘草、枸杞子等,根据具体病症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。白芍药无明显毒副作用,但虚寒腹痛泄泻者慎用,且不可与藜芦同用。

    2025-01-25 38
  • 胡芦巴-功效、应用与现代研究详细介绍 中药百科

    胡芦巴-功效、应用与现代研究详细介绍

    胡芦巴,又称苦豆、香草等,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种子。主要产于河南、四川等地。性味苦、温,归肾经。具有温肾助阳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用于治疗寒疝腹痛、足膝冷痛、阳痿滑泄等症状。常见中成药包括强腰壮骨膏、参鹿扶正合剂等。现代研究表明,胡芦巴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,具有降血糖、利尿、抗炎等活性。临床应用时需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。

    2025-01-25 50
  • 鹿角胶补血益精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鹿角胶补血益精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

    鹿角胶是一种传统中药,主要来源于鹿科动物的角,具有补血益精的功效。适用于肾气不足、虚老羸瘦、腰痛等症状。常用中成药包括添精补肾膏、八珍鹿胎颗粒等。用法包括开水或黄酒溶化,每次5-10克,或加入丸、散、膏剂中。阴虚阳亢者应避免使用。鹿角胶还可用于制作粥和酒,如鹿胶鱼胶粥、鹿角胶山药粥和鹿角胶酒,均有助于温阳益肾、补益精血。

    2025-01-25 62
  • 明党参-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药材详细介绍 中药百科

    明党参-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药材详细介绍

    明党参(Ming Dang Shen)为伞形科植物的干燥根,主要产地包括江苏、浙江、四川、安徽等地。其性味甘、微苦,微寒,归肺、脾、肝经。具有润肺化痰、养阴和胃、平肝的功效。用于治疗肺阴虚、脾胃阴虚及肝阴不足引起的症状。用法为煎汤,每次6~12克,孕妇禁服。现代研究表明,明党参能提高免疫功能、抗脂质过氧化及增强抗应激能力。临床应用广泛,可用于肺热咳嗽、妊娠呕吐、脱力劳伤、贫血头晕及高血压的治疗。

    2025-01-25 58
  • 黑芝麻的功效与应用-补肝肾润肠燥的佳品

    黑芝麻性甘平,归肝、肾、大肠经,具有补肝肾、润肠燥的功效。可用于肾精肝血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、须发早白等症状,也可治疗肠燥便秘。其富含油脂,能润肠通便,现代研究显示它对血糖、抗炎等方面有一定作用。注意脾弱便溏者慎用。黑芝麻在多种中成药和食疗方中均有应用,例如芝麻蜜糕、黑芝麻椹糊等,具有健胃、保肝、促进红细胞生长等功效。

    2025-01-25 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