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君子-传统中药详解与应用
药材概述
药材名称:使君子
拼音名称:Shi Jun Zi
别名:留求子、史君子、五棱子、索子果、冬均子、病柑子。
科属: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产地: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与归经
性味:甘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
功效与应用
功效:杀虫消积。
应用:
- 治疗蛔虫病、蛲虫病:本品味甘气香而不苦,性温又入脾胃经,既有良好的驱杀蛔虫作用,又具缓慢的滑利通肠之性,故为驱蛔要药,尤宜于小儿。
- 治疗小儿疳疾:本品甘温,既能驱虫,又能健脾消疳。常与槟榔、神曲、麦芽等配伍,用治小儿疳疾面色痿黄、形瘦腹大、腹痛有虫者。
用法与用量
用法用量:煎服,9~12g,捣碎;取仁炒香嚼服,6~9g。小儿每岁1~1.5粒,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。空腹服用,每日1次,连用3天。
注意事项
注意事项:大量服用可致呃逆、眩晕、呕吐、腹泻等反应。若与热茶同服,亦能引起呃逆、腹泻,故服用时当忌饮茶。
采收与加工
采收:9~10月果皮变紫黑时采收,晒干。去壳,取种仁生用或炒香用。
炮制方法
使君子:取原药材,除去残留果柄及杂质,用时捣碎。
使君子仁:取净使君子,除去硬壳及霉坏的果实。用时捣碎。生品擅于杀虫。
炒使君子仁:取净使君子仁,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表面黄色微有焦斑,有香气逸出时,取出,放凉。用时捣碎。
煨使君子:临用时在微火中烧,皮焦仁黄时取出,去壳用。炒煨制品健脾消积疗疳力强,多用于小儿疳积。
贮藏
贮藏: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。防霉、防蛀。
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种子含使君子酸钾,为主要驱蛔成分。亦含脂肪油约25%,油中含油酸、棕榈酸、硬脂酸、亚油酸、肉豆蔻酸、花生酸、甾醇。尚含蔗糖、葡萄糖、果糖、戊聚糖、苹果酸、柠檬酸、琥珀酸和少量生物碱(葫芦巴碱)、吡啶及其同类物。
药理作用:
- 抗寄生虫作用:实验证明:使君子酸钾对整体猪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但不能使之死亡。临床实验证明:使君子酸钾的驱蛔能力与新鲜使君子仁的效力相近,而逊于山道年。有报告认为,使君子中所含的吡啶与驱虫作用有关。
- 抑真菌作用:使君子水浸剂(1:3)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,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毒副作用:使君子毒性不大。但其浸膏水溶液给小鼠皮下注射数分钟后即呈抑制状态,呼吸缓慢不整,1~2小时后全身呈轻度惊厥,随即呼吸停止。最小致死量约为20g/kg。临床应用本品,有呃逆及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、呕吐等副作用。若大量食用或多服生品,则出现中毒症状。
临床应用
治疗蛔虫病:使君子仁炒干,于早餐后1~2小时1次嚼吞。12岁以下10g,13岁以上20g。治疗116例,有效率68.9%。
治疗蛲虫病:使君子仁炒熟,于饭前半小时嚼食。小儿每日3~15粒,成人15~30粒,分3次服。15天为1疗程,隔1月再服1疗程。
治疗肠道滴虫病:使君子炒黄,成人嚼服,儿童研末服。1岁以下每日3g,1~2次分服;1~3岁每日4.5g,成人日服1次,每次15g。连服3~5天为1疗程。
治疗化脓性中耳炎:使君子、明矾、冰片,按4:3:1的比例配伍,制成药粉吹入患耳内,每日1次。
茶疗食谱
使君子瘦肉汤
材料:使君子仁,猪瘦肉100克。盐、料酒、白糖各适量。
做法:使君子仁洗净,沥干水。猪瘦肉洗净,切碎,使君子仁同猪瘦肉共剁成肉浆,放入盆内,加入鲜汤,放少量盐、料酒、白糖调拌均匀,上笼蒸熟,连服两晚,食肉喝汤。
养生提示:肉原汁原汤,味鲜美。功用为驱虫消疳,滋阴润燥,健脾补虚。
使君子茶粥
材料:茶叶15克,花生肉25克,使君子50克,粳米50克。
做法:先将茶叶、花生肉、使君子共研细末备用。然后将粳米煮粥,将熟时加入药末10克,稍煮即成。
养生提示:每日1次,空腹食之。具有杀虫驱蛔的功效。
使君子蒸猪瘦肉
材料:使君子8克、猪肉(瘦)100克、盐2克。
做法:将使君子去壳,取出使君子肉瘦猪肉一起捣碎和匀,加入少许盐,做成饼状。将肉饼放入锅中蒸熟或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即成。
养生提示:可治小儿肠道蛔虫、营养不良等症。
芦君茶
材料:芦荟0.3g、使君子3g、绿茶3g。
做法:用使君子的煎煮液250冲泡芦荟、绿茶。
功效:清泻积热。
用途:小儿脾疳。
图鉴
使君子图片


猜你喜欢
-
中药百科
紫石英(Zi Shi Ying)-药材知识与应用指南
紫石英(Zi Shi Ying),又称萤石或氟石,是一种主要产于中国浙江、辽宁、河北、甘肃等地的卤化物类矿石。其味甘、性温,归心、肺、肾经,具有温肾助阳、镇心安神、温肺平喘的功效。常用于治疗肾阳亏虚引起的宫冷不孕、崩漏带下,心悸怔忡、虚烦不眠,以及肺寒气逆、痰多咳喘等症状。用法为煎服,9~15克,打碎先煎。阴虚火旺和肺热气喘者应避免使用。
2025-01-25 59 -
使君子-传统中药知识详解
使君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,主要产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其味甘,性温,归脾、胃经,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蛔虫病、蛲虫病和小儿疳疾。常用量为煎服9~12g,或取仁炒香嚼服6~9g。需要注意的是,过量服用可能导致呃逆、眩晕、呕吐等反应,应避免与热茶同服。
2025-01-25 58 -
中药百科
茶子心-自然药材的妙用与药理特性
茶子心是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,分布于四川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其性味苦、平、有毒,具有行气疏滞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气滞腹痛泄泻。种子含有山茶甙、脂肪油和皂甙等多种成分,其中山茶甙具有抗癌作用。油茶树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3~4米,有时可达8米。花期为9~11月,果熟期为次年秋季。
2025-01-25 59 -
中药百科
地瓜药用价值与栽培信息-中药知识详细介绍
地瓜,又称土瓜、凉瓜、葛薯等,为豆科植物豆薯的块根。主要分布于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地瓜性味甘、凉,具有生津止渴、治疗热病口渴和解酒毒的功效。秋季为其最佳采挖时间,可直接生吃或煮熟食用。地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及碳水化合物,并且在一些中成药中有应用。
2025-01-25 54 -
中药百科
胡芦巴-中药详解及其功效与应用
胡芦巴是一种豆科植物的种子,性味苦温,归肾经。具有温肾助阳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寒疝腹痛、足膝冷痛、阳痿滑泄等症状。常见于多种中成药中,如强腰壮骨膏、参鹿扶正合剂等。其化学成分丰富,包括生物碱、皂苷等,具有降血糖、利尿、抗炎等药理作用。临床应用中,胡芦巴也可用于降低糖尿病人的尿糖及血糖含量。阴虚火旺者应忌用。
2025-01-25 59 -
中药百科
金雀根-补气利尿活血的草药宝典
金雀根,又称白心皮、阳雀花根,是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,主要产自浙江、江苏等地。味甘,性微温,归肺、脾二经。具有补气、利尿、活血、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体虚乏力、浮肿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。煎服每次10-20克,全年可采收,多在夏末秋初。研究表明,其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。临床应用广泛,包括治疗白带、高血压、经血不调等。
2025-01-25 55 -
中药百科
白木耳-滋阴润肺的天然滋补品
白木耳,又称白耳子,是银耳科植物的子实体,主要产自四川、贵州等地。性味甘淡,平和,具有滋阴润肺、养胃生津的功效,适用于虚劳咳嗽、痰中带血、虚热口渴等症状。通常用作煎汤内服,每次1~3钱。其化学成分包括约10%的蛋白质和65%左右的碳水化合物。优质白木耳干燥、色浅、花朵大、重量轻、有光泽、胶质厚实。
2025-01-25 55 -
中药百科
百舌鸟-补气益血的传统良药
百舌鸟,又称反舌、反舌鸟等,为鹟科动物黑鸫的肉。分布于中国多个省份,如甘肃、新疆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其性味甘、咸,平,归胃经,具有补气益血、杀虫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血虚头晕、小儿语迟、虫积胃痛等。用法为炙食或炖汤,每次30-50克,或研粉5克。百舌鸟栖息于草地和园圃,主要以昆虫为食。
2025-01-25 48 -
中药百科
斑鸠药材详解-功能、应用与形态特征
斑鸠是一种中药材,归肺、肾经,性味甘、平,具有补肾、益气、明目的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气虚、身疲乏力、呃逆、两目昏暗等症状。斑鸠分布于全国各地,主要栖息于山林、竹林和农田附近,四季均可捕捉。其种类包括火斑鸠、山斑鸠和珠颈斑鸠,分别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。斑鸠在多种中成药中有应用,如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等。
2025-01-25 43 -
中药百科
金钱豹/云豹/雪豹肉药用指南-补五脏益气血强筋骨
豹肉是猫科动物金钱豹、云豹、雪豹的肉,具有补五脏、益气血、强筋骨的功效,用于治疗气虚体弱、筋骨痿软、胆怯神衰等症状。金钱豹、云豹、雪豹分别栖息于不同地区,适应多种生态环境,且擅长攀爬和夜行。豹肉通常通过煮食食用,适量即可。
2025-01-25 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