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中药百科

使君子-传统中药知识详解

2025-01-25 14:32:03 中药百科 阅读 34

药材名称

拼音名称: SiZ hi Jun Zi

别名: 留求子、史君。子柑病、子、五棱子、索子果、冬均子、病柑子。

科属

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
产地

主要产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归经

性味: 甘,温。
归经: 归脾、胃经。

功效

杀虫消积。

中成药

共有 47 种中成药使用使君子,包括但不限于肥儿片、小儿化滞健脾丸、肥儿疳积颗粒等。

应用

1、治疗蛔虫病、蛲虫病。
2、治疗小儿疳疾。

用法用量

煎服,9~12g,捣碎;取仁炒香嚼服,6~9g。小儿每岁1~1.5粒,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。空腹服用,每日1次,连用3天。

注意事项

大量服用可致呃逆、眩晕、呕吐、腹泻等反应。若与热茶同服,亦能引起呃逆、腹泻,故服用时当忌饮茶。

采收加工

9~10月果皮变紫黑时采收,晒干。去壳,取种仁生用或炒香用。

炮制工艺

1、使君子:取原药材,除去残留果柄及杂质,用时捣碎。
2、使君子仁:取净使君子,除去硬壳及霉坏的果实。用时捣碎。生品擅于杀虫。
3、炒使君子仁:取净使君子仁,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表面黄色微有焦斑,有香气逸出时,取出,放凉。用时捣碎。
4、煨使君子:临用时在微火中烧,皮焦仁黄时取出,去壳用。炒煨制品健脾消积疗疳力强,多用于小儿疳积。

贮藏储存

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。防霉、防蛀。

现代研究

化学成分

种子含使君子酸钾,为主要驱蛔成分。亦含脂肪油约25%,油中含油酸、棕榈酸、硬脂酸、亚油酸、肉豆蔻酸、花生酸、甾醇。尚含蔗糖、葡萄糖、果糖、戊聚糖、苹果酸、柠檬酸、琥珀酸和少量生物碱(葫芦巴碱)、吡啶及其同类物。

药理作用

(1) 抗寄生虫作用:实验证明使君子酸钾对整体猪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但不能使之死亡。临床实验证明使君子酸钾的驱蛔能力与新鲜使君子仁的效力相近,而逊于山道年。有报告认为,使君子中所含的吡啶与驱虫作用有关。亦有报告指出使君子固定油与蓖麻油混合剂对动物与人排虫率高,且无显著副作用。体外实验中,使君子对蚯蚓、蚂蟥亦有较强的驱除作用。使君子粉对自然感染鼠蛲虫的小白鼠有一定程度的驱蛲作用;与百部粉剂合用,效力较单用为好,且对幼虫亦稍有作用。
(2) 抑真菌作用:使君子水浸剂(1:3)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、同心性毛癣菌、许兰黄癣菌、奥杜盎小芽胞癣菌、铁锈色小芽胞癣菌、腹股沟表皮癣菌、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,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
毒副作用

使君子毒性不大。但其浸膏水溶液给小鼠皮下注射数分钟后即呈抑制状态,呼吸缓慢不整,1~2小时后全身呈轻度惊厥,随即呼吸停止。最小致死量约为20g/kg。粗制品给犬口服26.6g/kg可引起呕吐、呃逆。临床应用本品,有呃逆及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、呕吐等副作用。若大量食用或多服生品,则出现中毒症状,轻者表现为呃逆、头痛、眩晕、恶心、呕吐、出冷汗、四肢发冷;甚者可见抽搐、惊厥、呼吸困难、血压下降等。曾有口服生使君子致过敏性肾炎、过敏性紫癜及中毒的报告。中毒救治:轻度中毒出现呃逆者,可用使君子果壳煎水内服。亦可用绿豆60g,甘草30g,煎水内服。

临床应用

1、治疗蛔虫病。
2、治疗蛲虫病。
3、治疗肠道滴虫病。
4、治疗化脓性中耳炎。

茶疗食谱

使君子瘦肉汤

材料: 使君子仁,猪瘦肉100克。盐、料酒、白糖各适量。
做法: 使君子仁洗净,沥干水。猪瘦肉洗净,切碎,使君子仁同猪瘦肉共剁成肉浆,放入盆内,加入鲜汤,放少量盐、料酒、白糖调拌均匀,上笼蒸熟,连服两晚,食肉喝汤。
养生提示: 肉原汁原汤,味鲜美。功用为驱虫消疳,滋阴润燥,健脾补虚。用于体质虚弱、纳差倦怠、消瘦、烦躁、小儿蛔虫疳积等症。

使君子茶粥

材料: 茶叶15克,花生肉25克,使君子50克,粳米50克。
做法: 先将茶叶、花生肉、使君子共研细末备用。然后将粳米煮粥,将熟时加入药末10克,稍煮即成。
养生提示: 每日1次,空腹食之。具有杀虫驱蛔的功效。适用于小儿蛔虫病。

使君子蒸猪瘦肉

材料: 使君子8克、猪肉(瘦)100克、盐2克。
做法: 将使君子去壳,取出使君子肉瘦猪肉一起捣碎和匀,加入少许盐,做成饼状。将肉饼放入锅中蒸熟或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即成。
养生提示: 可治小儿肠道蛔虫、营养不良等症。每遇到儿童不想吃东西,面色花白,日渐消瘦,腹胀虫痛、口渴烦躁等症状出现时就可服食。如服使君子肉后出现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便秘等症状时,将使君子的壳煎水代茶饮,即可解除。

芦君茶

材料: 芦荟0.3g、使君子3g、绿茶3g。
做法: 用使君子的煎煮液250冲泡荟芦、绿茶。
功效: 清泻积热。
用途: 小儿脾疳。
来源: 来源于《儒门事亲》。

图鉴

使君子图片

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!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子心-自然药材的妙用与药理特性 中药百科

    茶子心-自然药材的妙用与药理特性

    茶子心是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,分布于四川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其性味苦、平、有毒,具有行气疏滞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气滞腹痛泄泻。种子含有山茶甙、脂肪油和皂甙等多种成分,其中山茶甙具有抗癌作用。油茶树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3~4米,有时可达8米。花期为9~11月,果熟期为次年秋季。

    2025-01-25 38
  • 地瓜药用价值与栽培信息-中药知识详细介绍 中药百科

    地瓜药用价值与栽培信息-中药知识详细介绍

    地瓜,又称土瓜、凉瓜、葛薯等,为豆科植物豆薯的块根。主要分布于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地瓜性味甘、凉,具有生津止渴、治疗热病口渴和解酒毒的功效。秋季为其最佳采挖时间,可直接生吃或煮熟食用。地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及碳水化合物,并且在一些中成药中有应用。

    2025-01-25 34
  • 胡芦巴-中药详解及其功效与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胡芦巴-中药详解及其功效与应用

    胡芦巴是一种豆科植物的种子,性味苦温,归肾经。具有温肾助阳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寒疝腹痛、足膝冷痛、阳痿滑泄等症状。常见于多种中成药中,如强腰壮骨膏、参鹿扶正合剂等。其化学成分丰富,包括生物碱、皂苷等,具有降血糖、利尿、抗炎等药理作用。临床应用中,胡芦巴也可用于降低糖尿病人的尿糖及血糖含量。阴虚火旺者应忌用。

    2025-01-25 36
  • 白果根介绍

    白果根,中药材名。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.的根和根皮。具有益气,补虚弱的功效。主治白带,遗精。并配合用于其他虚弱劳伤等症。功效作用 功能益气,补虚弱。主治白带、遗精。并配合用于其他虚弱、劳伤等症。用法用量内服

    2025-01-25 33
  • 白掌 别名:苞叶芋、一帆风顺、和平芋、百合意图、白鹤芋 中药百科

    白掌 别名:苞叶芋、一帆风顺、和平芋、百合意图、白鹤芋

    白掌(拉丁文名:Spathiphyllum kochii),别名:苞叶芋、一帆风顺、和平芋、百合意图、白鹤芋,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。 株高45~60厘米,具短根茎,多为丛生状。白掌喜温暖湿润、半阴的环境,忌强烈阳光直射。分布于哥伦比亚,生于热带雨林中。

    2025-01-07 82
  • 紫石英(Zi Shi Ying)-药材知识与应用指南 中药百科

    紫石英(Zi Shi Ying)-药材知识与应用指南

    紫石英(Zi Shi Ying),又称萤石或氟石,是一种主要产于中国浙江、辽宁、河北、甘肃等地的卤化物类矿石。其味甘、性温,归心、肺、肾经,具有温肾助阳、镇心安神、温肺平喘的功效。常用于治疗肾阳亏虚引起的宫冷不孕、崩漏带下,心悸怔忡、虚烦不眠,以及肺寒气逆、痰多咳喘等症状。用法为煎服,9~15克,打碎先煎。阴虚火旺和肺热气喘者应避免使用。

    2025-01-25 38
  • 使君子-传统中药详解与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使君子-传统中药详解与应用

    使君子为使君子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,主要产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性味甘温,归脾、胃经,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。可用于治疗蛔虫病、蛲虫病及小儿疳疾。用法为煎服,9~12g,或取仁炒香嚼服,6~9g。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大量服用以免引起呃逆、眩晕、呕吐等反应,忌与热茶同服。现代研究表明其含使君子酸钾等成分,具有抗寄生虫和抑真菌作用。临床应用广泛,如治疗蛔虫病、蛲虫病等。

    2025-01-25 36
  • 金雀根-补气利尿活血的草药宝典 中药百科

    金雀根-补气利尿活血的草药宝典

    金雀根,又称白心皮、阳雀花根,是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,主要产自浙江、江苏等地。味甘,性微温,归肺、脾二经。具有补气、利尿、活血、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体虚乏力、浮肿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。煎服每次10-20克,全年可采收,多在夏末秋初。研究表明,其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。临床应用广泛,包括治疗白带、高血压、经血不调等。

    2025-01-25 34
  • 白木耳-滋阴润肺的天然滋补品 中药百科

    白木耳-滋阴润肺的天然滋补品

    白木耳,又称白耳子,是银耳科植物的子实体,主要产自四川、贵州等地。性味甘淡,平和,具有滋阴润肺、养胃生津的功效,适用于虚劳咳嗽、痰中带血、虚热口渴等症状。通常用作煎汤内服,每次1~3钱。其化学成分包括约10%的蛋白质和65%左右的碳水化合物。优质白木耳干燥、色浅、花朵大、重量轻、有光泽、胶质厚实。

    2025-01-25 32
  • 百舌鸟-补气益血的传统良药 中药百科

    百舌鸟-补气益血的传统良药

    百舌鸟,又称反舌、反舌鸟等,为鹟科动物黑鸫的肉。分布于中国多个省份,如甘肃、新疆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其性味甘、咸,平,归胃经,具有补气益血、杀虫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血虚头晕、小儿语迟、虫积胃痛等。用法为炙食或炖汤,每次30-50克,或研粉5克。百舌鸟栖息于草地和园圃,主要以昆虫为食。

    2025-01-25 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