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舌鸟-补气益血的传统良药
简介
百舌鸟,又称为反舌、反舌鸟、交啄、牛屎哵哥、牛屎了、牛屎八。其肉属于鹟科动物黑鸫的一部分。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多个省份,包括甘肃、新疆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与归经
百舌鸟的性味。状症等为甘、咸,平,归胃经。它具有补气益血、杀虫止痛的功效。可用于治疗血虚头晕、小儿语迟、虫积胃痛等症状。
用法与用量
内服方法主要是炙食或炖汤,用量一般为30-50克;也可以将肉焙干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5克。
采集与加工
捕捉百舌鸟后,需要除去羽毛及内脏,然后可以鲜用或者晒干保存。
成分分析
百舌鸟的肉含有蛋白质、肽类、氨基酸和脂类等多种营养成分。
形态特征
黑鸫的体长约28厘米,全身几乎呈黑色。雌雄鸟的腋羽和翼下覆羽均为纯黑褐色,翅膀也是几乎纯黑色。雄鸟的上体带有褐色并略带暗锈色,两翼和尾羽均为黑色,初级飞羽有浅淡色的外缘。雌鸟的上下体锈色渲染比雄鸟浓重,下体接近暗锈褐色。


生态环境与分布
百舌鸟主要栖息在平原草地或园圃之间,常常结成小群在地面上奔跑。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,常见于垃圾堆或厕所附近。这种鸟类在中国的多个省份都有分布。
药用价值
根据古代文献记载,百舌鸟具有多种药用价值。例如,《本草拾遗》中提到,它可以用于治疗虫咬和促进小儿语言发育。《日用本草》则认为它能够缓解胃痛。《四川中药志》指出,它还可以治疗黑眼晕。
综上所述,百舌鸟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,在治疗血虚头晕、小儿语迟、虫积胃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野生动物保护政策,应确保合法合规地获取和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