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鸠药材详解-功能、应用与形态特征
基本信息
【药鸠斑】材名称】斑鸠
【拼音名称】banjiu
【别名】斑鵻、锦鸠(《范汪方》),斑鹪(《本草衍义》),鹁鸠(《六书故》),祝鸠(《纲目》)。
科属地产与产地
【科属】为鸠鸽科动物山斑鸠等的肉。
【产地】分布于全国各地
性味与归经
【性味归经】甘、平。归肺;肾经
功能主治
【功能主治】补肾;益气;明目。主外病气虚;身疲乏力;呃逆;两目昏暗
中成药中的应用
共有 4 种中成药使用斑鸠:驱白巴布期片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 复方卡力孜然酊 复方卡力孜然酊
采收与储藏
四季均可捕捉,捕杀后,除去羽毛及内脏,鲜用或焙干。
原形态
1. 火斑鸠,体长22-26cm,体形较小。头顶和后颈蓝灰色,头侧稍浅,颈基有1道黑色领环;背、肩羽和两翼覆羽葡萄红色。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羽端,最外侧尾羽的外翈转为纯白色,飞羽暗褐;颏和尾下覆羽白色,下体基余部分羽色与背相同但较浅。雌鸟上体均为土褐色,前头沾灰,后颈黑领环不显。腰部渲染蓝灰,下体土褐色。颏和喉近白,下腹和尾下覆羽转为蓝灰色。
2. 山斑鸠,体长约34cm,翼长19-20cm,体形较大。额和头顶蓝灰色,头和颈灰褐而稍带葡萄酒色;颈基左右两侧各具黑羽成块斑状,各羽缘先端蓝灰色。肩羽羽缘斑为显着的红褐色。上背褐色;下背及腰蓝灰色。下体为葡萄酒色外侧尾羽灰白色端部较短;尾下覆羽鸠灰色。嘴暗铅色,脚和趾紫红,爪红黑色。
3. 珠颈斑鸠,体长达32cm,翼长15-16cm。额和头顶前部淡灰色,头顶余部和后头为鸽灰色而带葡萄粉红色;后颈基处和两侧有宽的黑色颈圈,黑羽先端为白色或黄白色成斑点状(名珠状斑)。肩羽羽斑呈棕黄色;上体余部为褐色,上颈、头侧、喉、胸和腹均为葡萄酒色,外侧尾羽先端具宽阔的白斑,尾下覆羽暗石板灰色。嘴深角褐色;跗跖和趾紫红色,爪角褐色。
生境分布
【生态环境】
1. 栖于邻近田间的山林、竹林。常成群活动于田野、村庄附近。营巢于树枝上及竹林内,每窝产卵2-3只。以作物或杂草种子、植物果实为食。
2. 栖于平原和山地林中冬季常成小群活动在田间。营巢于树枝上,多在较隐蔽的矮林间,巢甚简陋,每产卵2只。主食作物及杂草种子。
3. 栖于农田附近的树林、竹林及田间,亦常在居民点附近活动。飞行十分迅速。鸣声响亮。以谷物及杂草种子为主食。巢营于要树上、竹子上或灌丛间。每窝产卵2只,雌雄鸟参加孵卵。
【资源分布】
1. 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青海、西藏等地。
2. 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3. 分布于北至河北,南至广东,西至陕西、四川、云南广大地区。
图鉴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