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参详解-补气健脾良药与食疗方
基本信息
拼音名称: Tai Zi Shen
别名: 异叶假繁缕、孩儿参、童参
科属: 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。
产地: 主产于福建、贵州、江苏、山东,安徽等地也有出产。
性味与归经
性味: 甘、微苦、平。归脾、肺经。
功效与主治
太子参具有补气健脾,生津润肺的功效,适用于脾肺气阴两虚证。特别适合于热病之后,气阴两亏,倦怠自汗,饮食减少,口干少津,而不宜温补者。其作用平和,多入复方作为病后调补之药。
中成药中的应用
药物配伍
- 太子参配麦冬:补肺并润肺养阴,用于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。
- 太子参配黄芪:补益之效大增,常用治劳倦乏力。
- 太子参配白术:共奏补脾肺之功,同治虚劳,劳倦乏力。
用法与用量
煎服,每次9~30克。
鉴别用药
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,但太子参性平力薄,其补气、养阴、生津与清火之力都不及西洋参。气阴不足之轻证、火不盛者及小儿宜用太子参,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则应选择西洋参。
注意事项
表实邪盛者不宜使用太子参。
采收加工与炮制工艺
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,除去须根,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,生用。拣去杂质,摘除残留须根,筛去灰土即得。
现代研究
太子参含氨基酸、多糖、皂苷、黄酮、鞣质、香豆素、甾醇、三萜及多种微量元素等。太子参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。
茶疗食谱
1. 太子参水鱼汤
材料: 水鱼400克,瘦肉150克,太子参20克,蜜枣4个,姜2片,盐、清水各适量。
做法:
- 水鱼宰杀洗净,放入开水中煮片刻,取出,刮去外衣和内脏,斩块,放入净锅中干炒,洗净,以去腥味。
- 烧开水,放入瘦肉煮5分钟,取出洗净切块;太子参、蜜枣略洗,姜片略拍待用。
- 煲滚适量清水,放入所有材料,用猛火煲开,改小火煲3小时,下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 补气生津、滋阴养血。
适用症状: 气阴不足所致之气短懒言、神疲乏力、口干咽燥、自汗盗汗、脉细数等症;阴虚血燥所致之口咽干燥、渴欲饮水、小便短少、大便干燥、形体消瘦、皮肤干燥、舌红少津等症。
2. 太子参兔肉汤
材料: 兔肉100克、太子参30克、麦门冬30克、姜3克、盐2克、味精1克。
做法: 将太子参、麦门冬、兔肉洗净,放入瓦锅内,加清水适量,武火煮沸后,文火煮至兔肉熟烂为度,调味即可。
功效: 清养肺胃、生津止渴。
适用症状: 糖尿病属肺胃气阴两虚者,症见口渴多饮,善食易饥,形体消瘦,神疲乏力,小便频数,大便如常,舌嫩红,苔白薄或苔少,脉细而虚。
3. 太子参炖鸡
材料: 鸡肉90克,太子参30克,淮山药15克,生姜3片。
做法: 将鸡肉去肥油,洗净切块,太子参、淮山药、生姜洗净。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炖盅内,加清水适量,文火隔水炖1~2小时,调味即成。饮汤食肉。
功效: 益气健脾养阴。
适用症状: 脾虚气弱、胃阴不足引起的体倦乏力、饮食减少、口渴咽干、形体消瘦。
4. 太子参炖老鸭
材料: 太子参20克、杞子15克、圆肉10克、陈皮1/4个(中药店均有售),光老鸭半只,猪瘦肉150克,生姜3片。
做法: 各物分别洗净。药材稍浸泡;光老鸭可去皮,去脏杂、尾部,切块;猪瘦肉切块。一起与生姜下炖盅,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(约6碗量),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。进饮时方下盐,为3~4人用。
功效: 滋阴补肺健脾生津。
适用人群: 初秋的养生靓汤,尤宜女士和中老年人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