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中药百科

沙棘-多功能中药材及其现代应用

2025-01-25 21:05:46 中药百科 阅读 29

基本息信信息

沙棘。实果,又称为醋柳、酸柳柳、黄酸刺、酸刺柳、黑刺、刺柳、酸刺、水沙子。它属于淡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成熟果实。

产地分布

主要分布在西南、华北、西北地区。

性味与归经

性味甘、酸、温,归脾、胃、肺、心经。

功效与应用

沙棘有着多种功效:

  • 健脾消食: 沙棘能温养脾气,开胃消食,适合治疗脾气虚弱或脾胃气阴两伤导致的食少纳差、消化不良、脘胀腹痛、体倦乏力等症状。例如,《四部医典》中将沙棘与芫荽子、藏木香、余甘子、石榴子等药材同用。
  • 止咳祛痰: 沙棘入肺经,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,常用于治疗咳喘痰多的情况。可单独使用,也可与其他止咳祛痰药物配伍,如《青海省藏药标准》中的五味沙棘散。
  • 活血祛瘀: 沙棘还有活血祛瘀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胸痹心痛、跌打损伤、妇女月经不调等多种瘀血证。特别适用于因瘀血引起的胸痹疼痛。

中成药中的应用

沙棘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中成药中,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:

用法与用量

通常采用煎服,剂量为3~9克。

采收与加工

一般在秋冬季节果实成熟或天冷冻硬后进行采收,去除杂质后晒干或蒸后再晒干,最后直接使用。

现代研究

关于沙棘的现代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• 化学成分: 沙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(如VC、VA、VE、VB1、VB2、VB12、VK、叶酸)、黄酮类及萜类、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、脂肪及脂肪酸、糖类等。此外,还包含生物碱、香豆素及酸性物质,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。
  • 药理作用: 沙棘黄酮能改善心肌微循环,降低心肌耗氧量,对抗血管硬化和炎症。沙棘油及其果汁则具有抗疲劳、降血脂、抗辐射、抗溃疡、保护肝脏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。

图鉴

沙棘原植物 沙棘原植物 沙棘 沙棘药材
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!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参的功效与应用-全面解析与使用指南 中药百科

    人参的功效与应用-全面解析与使用指南

    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,具有大补元气、复脉固脱、补脾益肺、安神生津的功效。适用于气虚欲脱、肺气虚弱、脾气不足、热病气津两伤、气血亏虚等症状。常用配伍包括白术、当归、附子等,以增强疗效。人参的用法多样,如汤剂、研末、成药等,但需注意实证、热证忌服,且避免过量使用以防中毒。

    2025-01-25 28
  • 狼把草-补气清热的中药草 中药百科

    狼把草-补气清热的中药草

    狼把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菊科植物,具有补气和清热的功效。它可用于治疗体虚无力、气管炎、肺结核、痢疾等多种疾病。狼把草含有挥发油、鞣质、黄酮类等成分,具有镇静、降压、利尿等药理作用。使用时可内服煎汤或外用涂抹。其全草均可入药,是传统中医中的重要草药之一。

    2025-01-25 27
  • 金雀根-中草药详解与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金雀根-中草药详解与应用

    金雀根(Jin Que Gen)是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,主要分布于浙江、江苏等地,根皮产于四川。其性味甘、微温,归肺、脾二经。金雀根具有补气、利尿、活血、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体虚乏力、浮肿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。煎服用量为10~20克,全年可采,挖取后需洗净、除去须根及黑褐色栓皮,鲜用或晒干。研究表明,金雀根具有降压作用。临床应用广泛,如治疗白带、高血压、经血不调等。

    2025-01-25 30
  • 绞股蓝-传统药材的功效与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绞股蓝-传统药材的功效与应用

    绞股蓝(Jiao Gu Lan)是一种葫芦科植物,主要产自中国南方地区,具有益气健脾、化痰止咳、清热解毒的功效。其主要应用于多种中成药中,如银丹心脑通软胶囊、扶正化瘀胶囊等。绞股蓝可用于治疗脾虚、肺虚咳嗽等症状,同时也具有抗疲劳、降血脂、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。此外,绞股蓝还可用于制作茶饮,如绞股蓝交藤饮、绞股蓝杜仲茶等,具有多种养生保健功效。

    2025-01-25 30
  • 哈蟆油的功效与应用-传统中药的现代解读 中药百科

    哈蟆油的功效与应用-传统中药的现代解读

    哈蟆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主要用于治疗病后体虚、盗汗、神衰等症状。它具有甘平补益的作用,能够补肺益肾,增强体质。通常煎服,用量为3~10克,或制成丸剂、散剂使用。现代研究表明,哈蟆油含有多种化学成分,具有强壮、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等药理作用。在临床上,哈蟆油对顽固性剥苔等症状也有一定疗效。

    2025-01-25 27
  • 太子参详解-补气健脾良药与食疗方

    太子参(Tai Zi Shen)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,具有补气健脾、生津润肺的功效。主要适用于脾肺气阴两虚的情况,常用于病后调补。其性味甘、微苦、平,归脾、肺经。常用量为煎服9~30克。太子参可以与麦冬、黄芪、白术等多种药材配伍使用,增强疗效。现代研究表明,太子参含有氨基酸、多糖、皂苷等成分,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。此外,文章还介绍了多种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茶疗食谱,如太子参水鱼汤、兔肉汤、炖鸡等,这些食谱具有补气生津、滋阴养血等功效,适用于不同体质的人群。

    2025-01-25 31
  • 饴糖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详解及食疗配方 中药百科

    饴糖的功效与应用-中药详解及食疗配方

    饴糖,性味甘温,归脾、胃、肺经,具有补益中气、缓急止痛、润肺止咳的功效。可用于中虚脘腹疼痛和肺燥咳嗽等症状。其常用剂量为每次15~20g,需烊化冲服。现代研究显示,饴糖含有大量麦芽糖及少量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B等成分。临床应用包括治疗脓性指头炎等。此外,文中还介绍了饴糖大米粥、饴糖萝卜汁等多种食疗配方。

    2025-01-25 29
  • 白芍药-养血调经平肝止痛的中药材

    白芍药(Bai Shao Yao)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,主要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,具有养血调经、平肝止痛、敛阴止汗的功效。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、崩漏,肝阴不足的头痛、眩晕、胁肋疼痛等症状。常用配伍包括柴胡、甘草、枸杞子等,根据具体病症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。白芍药无明显毒副作用,但虚寒腹痛泄泻者慎用,且不可与藜芦同用。

    2025-01-25 26
  • 胡芦巴-功效、应用与现代研究详细介绍 中药百科

    胡芦巴-功效、应用与现代研究详细介绍

    胡芦巴,又称苦豆、香草等,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种子。主要产于河南、四川等地。性味苦、温,归肾经。具有温肾助阳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用于治疗寒疝腹痛、足膝冷痛、阳痿滑泄等症状。常见中成药包括强腰壮骨膏、参鹿扶正合剂等。现代研究表明,胡芦巴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,具有降血糖、利尿、抗炎等活性。临床应用时需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。

    2025-01-25 30
  • 鹿角胶补血益精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鹿角胶补血益精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

    鹿角胶是一种传统中药,主要来源于鹿科动物的角,具有补血益精的功效。适用于肾气不足、虚老羸瘦、腰痛等症状。常用中成药包括添精补肾膏、八珍鹿胎颗粒等。用法包括开水或黄酒溶化,每次5-10克,或加入丸、散、膏剂中。阴虚阳亢者应避免使用。鹿角胶还可用于制作粥和酒,如鹿胶鱼胶粥、鹿角胶山药粥和鹿角胶酒,均有助于温阳益肾、补益精血。

    2025-01-25 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