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中药百科

春尖油-楝科植物香椿的药用价值与应用

2025-01-25 21:27:45 中药百科 阅读 63

简介

春尖油,又称椿树油,是楝科植物香椿的树干流出的液汁。。布分有都地等藏西、湾这种药材在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、西藏等地都有分布。

性味归经

春尖油味道辛、苦,。经肺归要主,热温质性质温热,主要归肺经。

功能主治

春尖油具有润澡解毒、通窍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齁病、手足皲裂以及疔疮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时,春尖油需烊化,用量一般为6-9克。外用时,可根据情况适量溶化后捣敷。

采收储藏

春尖油的采收时间通常在春季和夏季。此时切割树干,收集流出的液汁,然后晒干保存。

香椿的形态特征

香椿是一种落叶乔木,高度可达16米。其树皮呈暗褐色,常成片状剥落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,长度在25到50厘米之间,叶片带有特殊的气味。小叶8到10对,花小且两性,顶生圆锥花序,花香。果实为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蒴果,长约2.5厘米,种子椭圆形且一端有翅。花期在5到6月,果期则在9月。

生态环境与资源分布

香椿常栽培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房前屋后、村边、路旁,适应性强。除了在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、西藏等地广泛分布外,还可在许多地方找到它的身影。

图鉴

春尖油图片 春尖油图片1 春尖油图片2 春尖油图片3
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!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沙糖的功效与作用-补脾缓肝活血散瘀 中药百科

    赤沙糖的功效与作用-补脾缓肝活血散瘀

    赤沙糖是禾本科植物甘蔗茎中的液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,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各地。其性味甘、温,归肝、脾、胃经,具有补脾缓肝、活血散瘀的功效,可用于产后恶露不行、口干呕哕、虚羸寒热等症状。用法包括内服和外用,但湿热中满者及儿童需慎用。赤沙糖在传统医学中有多种应用,例如治疗下痢、痘疮、上气喘嗽等。

    2025-01-25 62
  • 白尾鹞肉药用知识全解析-功能、用法与图鉴 中药百科

    白尾鹞肉药用知识全解析-功能、用法与图鉴

    鸱肉,又称鸱肉,是鹰科动物白尾鹞的肉。其性味咸、平,归肝、脾、胃经。具有壮骨益气、定惊消积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身软乏力、癫痫、肉积等症状。白尾鹞栖息于开阔地区,飞行轻捷,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、新疆及全国各地。《食疗本草》记载其可治疗癫痫,《纲目》则提到其有助于消化鸡肉和鸱鹑成积。

    2025-01-25 63
  • 蛏肉药用价值及食用指南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 中药百科

    蛏肉药用价值及食用指南-传统药材的现代应用

    蛏肉来自竹蛏科动物缢蛏的肉,分布于中国南北沿海,尤其在浙江和福建广泛养殖。性味甘、咸、寒,归心、肾经,具有补阴、清热、除烦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产后虚损、烦热口渴、湿热水肿及痢疾等症。用法为煮食,每日50-100克,忌生食。其富含蛋白质、矿物质和碘,营养价值高。

    2025-01-25 65
  • 草苁蓉-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中药材详细介绍 中药百科

    草苁蓉-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中药材详细介绍

    草苁蓉是一种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列当科植物,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-1800米的山坡、林下低温处及河边,常寄生于桤木属植物的根上。其性味甘、咸,温,具有补肾壮阳、润肠通便、止血的功效,用于治疗肾虚阳痿、腰膝冷痛、小便遗沥、尿血等症状。常用量为15-30克煎汤或泡酒内服。草苁蓉含有多种化合物,如8-表脱氧马钱子甙酸、草苁蓉苯丙烯醇甙等。

    2025-01-25 70
  • 鸊鷉药用指南-传统药材中的妙用与特性 中药百科

    鸊鷉药用指南-传统药材中的妙用与特性

    鸊鷉(Bì Tī)是一种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禽,主要分布在东北及东部沿海一带。其肉部作为药材,性甘平,归肺、肾经,具有补中益气、缩尿固脱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遗尿、痔疮和脱肛。四季均可捕捉,新鲜或烘干后使用,也可烧焦研末服用,每次15克,每日两次。鸊鷉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或湿地,善于潜水,主要捕食水栖昆虫。

    2025-01-25 43
  • 慈乌-滋阴潜阳的传统药材 中药百科

    慈乌-滋阴潜阳的传统药材

    慈乌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属于鸦科动物寒鸦的全体或肉。它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,但南方较少。慈乌味酸、咸,性平,归肺、肾经,具有滋阴潜阳的功效,适用于虚劳咳嗽、骨蒸烦热和体弱消瘦等症状。通常内服方法是煮食,四季均可捕捉,捕杀后去除羽毛及内脏,鲜用。慈乌含有蛋白质、肽类、氨基酸和脂类等成分。其生态环境主要在山区和平原田野,常群栖并以农作物种子和昆虫为主食。

    2025-01-25 67
  • 慈竹笋-中药药材知识详解 中药百科

    慈竹笋-中药药材知识详解

    慈竹笋是禾本科植物慈竹的嫩苗,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。它性平、味甘,具有调气、治疗脱肛、疝气和疮疡的功效。通常内服煎汤15-30克,鲜品60-120克,或炖团鱼食用;外用则烧存性调敷。最佳采收时间为6-9月或12月至翌年3月。慈竹高5-10米,梢端细长,全竿约30节,广泛栽培于房前屋后或低丘陵地带。

    2025-01-25 63
  • 刺菱-野生水生草本的药用价值与形态特性 中药百科

    刺菱-野生水生草本的药用价值与形态特性

    刺菱,又称野菱,是菱科植物的果实,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,生长于水塘或田沟中。其味甘性平,无毒,可补脾健胃、止渴生津、平肝气、通肾水、益血消食,老者煮食则健脾止泻。刺菱为一年生水生草本,叶二型,浮生叶有海绵质气囊,花白色,果实三角形,四角有刺,花期7-8月,果熟期10月。

    2025-01-25 67
  • 刺人参-补气助阳的东北珍品 中药百科

    刺人参-补气助阳的东北珍品

    刺人参是一种来自五加科植物的珍贵中药材,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。其性味甘微苦、性温,具有补气助阳、止咳、通络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气虚体弱、神疲乏力、畏寒肢冷、阳痿、虚咳久嗽、风寒湿痹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病等症状。刺人参的根和茎可煎汤或制成酊剂服用,采收季节为夏秋两季。

    2025-01-25 73
  • 葱实-温肾明目,解毒佳品 中药百科

    葱实-温肾明目,解毒佳品

    葱实是百合科植物葱的种子,全国各地均有栽植。味辛,性温,具有温肾、明目、解毒的功效,用于治疗肾虚阳痿、遗精、目眩、视物昏暗、疮痈等症状。内服时可煎汤或入丸散,外用可熬膏敷贴。夏秋季节采收果实,晒干后搓取种子。种子呈三角状扁卵形,表面黑色,质地坚硬,气味特殊,咀嚼时有葱味。主要功效记载于《本经》《本草经集注》和《中药志》等文献。

    2025-01-25 66